
文7 毛主席诗词
志 编 号 文7
版 别 第一枚为影写版
其余为影雕套印
名 称 毛主席诗词
全套枚数 14
发行日期 1967-10-1
全套面值 1.10元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摄影雕刻 吕厚民/孔绍惠/高品璋/孙鸿年
设 计 者 孙传哲
整版枚数 (1)28(4×7)、(2)(3)(13)35(5×7)、(4)-(7)50(5×10)、
(8)(9)45(3×15)、(10)-(12)(14)50(10×5)
备 注 (1)(6)(7)为1967.10.1发行,(9)(12)为1967.10.6发行,
其余为为1968.5.1发行。
编号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14-1 毛主席在著作 0.10 54×40 P11 1000
14-2 《沁园春·长沙》 0.10 54×40 P11 700
14-3 《满江红·和郭沫若》 0.10 54×40 P11 700
14-4 《沁园春·雪》 0.08 62×26 P11.5 1000
14-5 《忆秦娥·娄山关》 0.08 62×26 P11.5 1000
14-6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0.08 62×26 P11.5 1000
14-7 《采桑子·重阳》 0.08 62×26 P11.5 1000
14-8 《七律·长征》 0.04 81×20 P11 1000
14-9 《清平乐·六盘山》 0.04 81×20 P11 1000
14-10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0.08 31×52 P11.5 1000
14-11 《浪淘沙·北戴河》 0.08 31×52 P11.5 1000
14-12 《清平乐·会昌》 0.08 31×52 P11.5 1000
14-13 《水调歌头·游泳》 0.08 54×40 P11 1000
14-14 《菩萨蛮·黄鹤楼》 0.08 31×52 P11.5 1000
邮票介绍:
毛泽东是一位在20世纪影响过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毛泽东不仅是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还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精湛的理解,对中国古典诗词、书法艺术造诣尤深。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艺术是毛泽东研习书法取之不尽的宝库。他青少年时曾临写过晋唐楷书和魏碑,使他有扎实的功底。历代书法中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是唐代僧人怀素。怀素的书法如笔走龙蛇,飞转圆动,神采飞扬。毛泽东的书法博采众长,气势磅礴,纵横潇洒,斜正呼应,错落有致,一气呵成,成为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毛泽东诗词在中国人民之中广为流传并深受喜爱。
1967年10月1日、10月6日和196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毛主席诗词》“文”字头邮票,全套14枚。其中(1)(6)(7)1967年10月1日发行;(9)(12)1967年10月6日发行;(2)(3)(4)(5)(8)(10)(11)(13)(14)1968年5月1日发行。孙传哲设计。(1)影写版。(2)~(14)影雕套印。(2)(3j(5)(11)(14)孔绍惠雕刻,(4)(7)(12)高品璋雕刻,(6)(8)(9)(10)(13)孙鸿年雕刻。齿孔(1)~(3)(8)(9)(13)11度,(4)~(7)(10)~(12)(14)11.5度。背面刷胶。邮局全张枚数(1)为28(4×7),(2)(3)(13)为35(5×7),(4)~(7)为50(5×10),(8)(9)为45(3×15),(10)~(12)(14)为50(10×5)。北京邮票厂印制。
这套邮票图案(2)~(14)采用了毛泽东同志20世纪20年代~60年代创作的13首诗词手稿。毛泽东同志的墨迹笔力苍劲,笔致隽美;结构姿态,千变万化;字里行间,四脉相通;通篇上下,气势磅礴。
毛泽东同志很重视中国传统的书法遗产,他早年曾学习过魏碑和晋唐楷书,锤炼了书写的功力,进而吸收了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行书,怀素、孙过庭草书的长处,同时博览群帖,经过长期的刻苦钻研和实践,形成了独创一格的书法艺术风格。
图案采用红色边框,中间白地黑字,既适宜书法的表现,又能体现出原作的精神。为使诗词文字具有凸现的立体效果,达到墨色厚实凝重,尽量忠实原作,诗词文字采用雕刻凹版,边框采用影写版。经过照相缩小后,诗词的一些文字笔道粘连,几乎成了墨团;有的飞舞酣畅处线条,又显得过于轻淡。对此,设计者都精心做了些细微的技术处理,在方寸之间,成功地展现出了毛泽东手书诗词那龙飞凤舞、潇洒自如、刚健优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