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63 《殷代铜器》
志 编 号 特63
版 别 影雕套印
名 称 殷代铜器
全套枚数 8
发行日期 1964-8-25
全套面值 0.84元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原 作 者
设 计 者 邵柏林
整版枚数 50(10×5)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雕刻者 发行量(万)
8-1 父戊舟爵 0.04 30×40 P11.5×11 孙鸿年 300
8-2 亚觚 0.04 30×40 P11.5×11 孔绍惠 300
8-3 矣父乙觥 0.08 30×40 P11.5×11 孙鸿年 450
8-4 斝 0.08 30×40 P11.5×11 高品璋 450
8-5 尊 0.10 30×40 P11.5×11 孔绍惠 150
8-6 戊箙卣 0.10 30×40 P11.5×11 唐霖坤 150
8-7 尊 0.20 30×40 P11.5×11 高品璋 100
8-8 司母戊鼎 0.20 30×40 P11.5×11 唐霖坤 100
邮票介绍:
考古资料表明,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中国文物中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殷商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繁荣、昌盛时期,铜器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增长,冶铸技术不断成熟,有许多艺术珍品。
殷商时代铜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晚期的铜器为代表,铸造较粗糙,无花纹和铭文;中期以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陵盘龙城遗址出土铜器为代表,有花纹,胎质较薄,花纹较简单;晚期则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铜器为代表,种类增多,花纹开始繁缛,并且开始出现铭文。从种类上分,殷代铜器可分为礼器、食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
本套邮票共8枚。画面上展示的主要是礼器中的酒器。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8-1为“父戊舟爵”。爵是饮酒器的一种,下有三足,足上为圆形或方形深腹,腹侧有把手(?),器口前有倾酒的流,后为尖状的尾,器口上一般有二柱。
8-2为“亚觚”。觚也是饮酒器,形状似喇叭,大侈口,细长身,高圈足。
8-3为“亠父乙觥”。觥用于盛酒,圆腹,有流及?承,底有圈足,有兽状形器盖。觥也有整个兽形的,附带有小勺。
8-4为“?”,是一种温酒器,圆口,有?及三足。
8-5为“尊”,尊是容酒器,大口,圆足,圆形。
8-6为“戊卣”、卣为盛酒器,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
8-7为“尊菔”,是与8-5画面上不同形式的一种。
8-8为“司母戊鼎”。鼎是食器。最初用于煮肉食,后多用于盛放已熟的肉食品来敬天祭祖。由于古代社会中战争和祭祀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鼎又被视为统治权和国家权力的象征。“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高133厘米,器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785公斤,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鼎呈长方形,腹、立耳、柱足、器的腹边装饰有饕餮纹,耳廓饰虎咬人头纹,外观庄重,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铭文。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庙号,由此大致可以推知这个大方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祭祀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