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15 《首都名胜》
志 编 号 特15
版 别 雕刻版(无背胶)
名 称 首都名胜
全套枚数 5
发行日期 1956-6-15
全套面值 0.32元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雕 刻 者 宋广增、吴彭越、林文艺、高振宇、孔绍惠、李曼曾
设 计 者 邵柏林
整版枚数 70(7×10)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5-1 颐和园 0.04 38.5×29 P14 1200
5-2 北海 0.04 38.5×29 P14 1200
5-3 天安门(1957.2.20) 0.08 38.5×29 P14 2000
5-4 天坛 0.08 38.5×29 P14 1650
5-5 太和殿 0.08 38.5×29 P14 1650
邮票介绍:
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城至少有二干多年的历史。北京最早的名字叫“蓟”。早在二千多年以前,蓟城就见于文字记载。唐朝时,蓟城又称幽州。约在一千多年前,契丹人建立了辽朝,占领了幽州城,在这儿建立陪都,把蓟城改称为“南京”,又称为“燕京”。1153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建立了金朝,正式在蓟城建都,改名为中都。自此,北京就开始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建都的地方。元朝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大帝国,并将都城从蒙古高原迁到北京,重新营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市,名字为“大都城”,西方人称为“汗八里”,意思即“可汗之城”。当时,元大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今天的北京城就是在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定都今天的南京城。明朝初年,“元大都”改名为“北平”。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篡夺了皇位,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平,改名为“北京”,北京这个名字正式出现。清朝建都北京,沿袭使用过去的名称。国民党统治时期,曾一度将“北京”改称为“北平”。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又恢复了它那富有历史传统的名字。北京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于一身,不仅是举世瞩目的政治城市,而且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旅游城市。首都名胜即指北京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
1956年6月15日,为了介绍首都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全套5枚。邵柏林设计。其中(106)于1957年2月20日发行。雕刻版。宋广增、吴彭越、林文艺、孔绍惠、高振字、李曼曾雕刻。齿孔14度。无背胶。邮局全张枚数70(7×10)。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
这套邮票的5枚图案,别出心裁地统一设计上了镜框式的边饰,使得画面犹如一幅幅已经装框的摄影佳作,巧妙地猎取生活中平凡的美,抓住典型的瞬间,借助大自然的景物表现出新的社会内容,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