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邮票 > 新中国邮票 > 特字邮票 > 特3-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

特3 《伟大的祖国(第一组)敦煌壁画》
志 编 号 特3
版 别 雕刻版(无背胶)
名 称 伟大的祖国--敦煌壁画(第一组)
全套枚数 4
发行日期 1952-7-1
全套面值 3200圆(旧币)
发行机构 邮电部
印制机构 上海人民印刷厂
雕 刻 者 孔绍惠
设 计 者 孙传哲
整版枚数 96(8×12)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圆)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4-1 狩猎·魏 800 38×22 P12.5 1000
4-2 供养人·隋 800 38×22 P12.5 1000
4-3 飞天·唐 800 38×22 P12.5 1000
4-4 龙·唐 800 38×22 P12.5 1000
敦煌壁画一般指地处甘肃省敦煌县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的莫高窟中的壁画。据记载,莫高窟开窟造像始于公元四世纪(336年),这里是古代中西交通、丝绸贸易的必经要冲。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迅速繁荣发展,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等几个时期的精心营造,这里成了佛教雕刻、壁画艺术精华荟萃之地,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敦煌莫高窟壁画产生的年代,正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盛传的时代,壁画正好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生活内容。其主题都是有关佛教的,但这些宗教艺术却能将宗教意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紧密融合起来。
敦煌莫高窟于清朝末年被一个名叫王圆篆的道士无意中发现,随即引起了举世震惊,同时也遭到了英、法、美、日等国的劫掠。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壁画才逐步得到修缮,并对外开放。
本套邮票共4枚。
4-1为“狩猎2魏”,4-2为“供养人•唐”。这2枚均反映了现实生活,生活气息很浓,表现手法也很细腻、逼真。所谓“供养人”就是出钱修洞窟的施主,作者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画笔轻重徐疾的变化,把供养人的性格、年龄及其身份都细致、生动地刻画出来, 甚至连人物的衣褶等都表现无遗。
4-3为“飞天•隋”,4-4为“乘虎天人•唐”,这是表现民间信仰的,画面风格显得空灵、洒脱,与其内容相符。中国传统认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汉魏南北朝的墓葬中常有这4种动物,又称四神,一则据此确定方位,同时也是让它护卫死者升天。
这套邮票图案采用“留主舍副”的构图方法,舍弃了原壁画中复杂的背景,使人物主图显得更加突出;回面采用中国传统的白描勾线法进行绘制,既简洁清淡,又严谨细腻,具有一种拙朴有味的艺术效果;每枚邮票图案的右端边框上,相应地装饰着各个朝代具有代表性的花纹,富有古色古香的民族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