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邮票 > 编年小版 > 2005年小版 > 2005-4 杨家埠兑奖(小版票)

2005-4 杨家埠兑奖(小版票)
邮票资料:
志 编 号 2005-4
版 别 胶印版
名 称 杨家埠木版年画(T)
全套枚数 4
发行日期 2005-2-1
全套面值 3.20元
发行机构 国家邮政局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王虎鸣
责任编辑 史渊
整张规格 180mm×104mm
整版枚数 8(2×2+2×2),有过桥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微缩文字、荧光喷码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4-1 门神 0.80 30×40 P13.5×13 1200
4-2 连年有余 0.80 30×40 P13.5×13 1100
4-3 喜报三元 0.80 30×40 P13.5×13 1100
4-4 天女散花 0.80 30×40 P13.5×13 1100
邮票介绍:
这套邮票的4幅年画,是经过咨询杨家埠木板年画社、杨家埠木板年画研究所及几位研究民间美术的专家后确定的。设计者采用了电脑处理原画稿的制作方法,保持和突出了年画的原有风貌。
门神 此画源于明代,规格69×46cm。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身体不适,夜梦中常见门外鬼哭狼嚎,于是将此事告知群臣。大将秦琼和尉迟恭自告奋勇,全身披掛,立于门前,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太宗深为嘉奖,令画师绘成二人形象,高悬宫门两侧,成为“门神”。邮票图案即为身披甲胄,手执金锏的秦琼形象。
连年有余 此画源于清代,规格40×22cm。它又称“美人条”,左右两幅,基本对称。画面上的美人为渔家姑娘打扮,身披蓑衣,头戴草帽,肩挑花篮,手执牡丹、莲花,身前娃娃抱着大鱼。将这些东西组成一个富贵吉祥的画图,借其谐音构成“连年有余”之意,以示年年丰收,岁岁有余的愿望。
喜报三元 此画源于清代乾隆时期,规格46×46cm。它又称“金童子画”,多贴于婆婆房门。画面上的荔枝、桂圆、核桃均为圆形,取“圆”与“元”谐音之意。这里专指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和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和状元。此画反映了旧时农民希望子女有出息,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愿望。
天女散花 此画源于清代,规格45×30cm。它属于“美人条”类,多贴于闺秀房门。故事源于佛教,每当有佛祖讲经说法时,天女便飞临空际,将百花撒向听众和讲堂,以示祝福。邮票图案上的天女散花,表达了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政通人和,春满人间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