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邮票 > 小型张 > 编年型张 > 2004-15M 八仙过海(小型张)

2004-15M 神话—八仙过海(小型张)(T)
志 编 号 2004-15M
版 别 影写版
名 称 神话—八仙过海(小型张)(T)
全套枚数 1
发行日期 2004-7-30
全套面值 6.00元
发行机构 国家邮政局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原 作 者 张孝友
设 计 者 王虎鸣
责任编辑 虞平
整张规格 156mm×82mm
发行总量 930.0(万枚)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异形齿孔
备 注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1-1 神话—八仙过海 6.00 110×60 P12 930×1
邮票介绍:
八仙过海,在我国是一个广为流传、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其中的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何仙姑、铁拐李、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等8位仙人的来历和身世,据古籍《夜行船》、《宋史·陈抟传》、《历代神仙通鉴》、《集说诠真》、《东游记》、《酉阳杂组》、《新唐书·方技法》、《历代神仙史·宗仙列传》等记载,他们大多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也是人们大众人人皆知的神仙。经过了漫长的世事苍桑和社会演变,附会传诵,才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完整的故事群。成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是据此而来的,比喻各有一套办法和本领去完成任务。
八仙过海的故事内容大致是:相传八位仙人从蓬莱阁下仙人桥要渡过东海去仙岛,时波涛滚滚,巨浪滔滔,吕洞宾说:以往咱们渡海,不是腾云驾雾,就是骑鹿乘鹤,太乏味了。这一次咱们不走云路,只凭各家法宝,设法渡海,以展其能,如何?众仙闻说,一致赞同,纷纷叫好。于是张果老骑纸驴,韩湘子骑渔鼓,铁拐李骑葫芦,吕洞宾骑洞箫,钟离权骑羽扇,何仙姑骑铁罩,蓝采和踏玉板,曹国舅坐在金钱篮中,均成功飘洋过海而去。
这枚小型张,设计者依据张孝友的原画,采用传统工笔画手法进行设计,并以影写版印刷,逼真而形象地再现了人们所熟悉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神话故事。人物飘逸,足见仙风道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八仙为道教供奉的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和韩湘子八位得道仙真。其传说约起于宋元时期。元代马致远《岳阳楼》、范子安《竹叶船》和谷子敬《城南柳》等杂剧都有八仙,与今世所传的八仙大同小异。明代中叶,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问世后,今世所传的八仙才定型。
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八个方面,他们所持的板、扇、拐、剑、葫芦、拂尘和花篮等都是民间常用物品,因此,八仙和道教信徒以及民众生活十分接近。明清以来,八仙灵迹广泛流传,深入人心。道观多建有供奉八仙的殿堂,每逢新春、朔望及八仙诞日,道教徒和民众前往奉祀,以祈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八仙出处东游记》载:八仙在山东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吕洞宾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和,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铁拐李把铁拐投入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分别以萧管、纸驴、玉版、花篮、拍板投入水中而渡,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今在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以道教文化和蓬莱神话为背景,以八仙传说为主题,建有八仙过海景区,主要景点近40处,游览面积5.5万平方米;与丹崖山、蓬莱阁、长山列岛隔海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