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正品
  • 诚信保障
  • 极速配送

服务热线

18614216439

<
>

2008-2M 朱仙镇木版年画(小全张)

价格: 18.00 说明价格是随市场波动而实时变化
50
  • 服务承诺

  • 正品保证

  • 极速配送

  • 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再版

    120.00

  • 2002年熊猫银币

    583.00

  • 2003年熊猫银币

    900.00

  • 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原版

    282.00

  • 2001年熊猫银币

    495.00

  • 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东北贴用原版票)

    1740.00

2008-2M 朱仙镇木版年画(小全张)(T)

 

志 编 号         2008-2M 

版    别         影写版

全套枚数         4      

发行日期         2008-1-15

全套面值         4.80元    

发行机构         国家邮政局    

印制机构         北京邮票厂

设 计 者         王虎鸣

责任编辑         陈静芝    

整张规格         172mm×80mm

整版枚数         4(4×1)   

发行总量         1019.56(万枚)

防伪方式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备    注          

图序         票图名称         面值(元)  票规格(mm)    齿孔度数         发行量(万)

4-1   步下鞭     1.20 30×40     P13.5×13        1019.56×1

4-2   三娘教子         1.20 30×40     P13.5×13        1019.56×1

4-3   满载而归         1.20 30×40     P13.5×13        1019.56×1

4-4   凤香兰     1.20 30×40     P13.5×13        1019.56×1

 

邮票介绍: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到了清末,朱仙镇因黄河决溢,屡遭水患,又因河道阻塞,航道不通,商业不兴,木版年画也逐渐萧条。民国时期,黄河决口,朱仙镇被淹,木版年画从此由繁荣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继承和发扬。1986年成立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年画作坊达到近百家,从业人员300多人。从此,朱仙镇木版年画焕发了青春,成为一项重要产业。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艳丽热烈,艺术风格独特。其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作品尤以门神居多;制作多用木版水印套色,很少手工描绘;用纸首选当地草纸、粉连纸、毛边纸和油光纸;连颜料和作画工具都大多是自己制作的。可见,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和选择、人物的塑造以及作画的方式等,都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实为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枝奇葩。2002年,朱仙镇被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1图【步下鞭】清代作品,现藏于开封博物馆。故事缘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梦中常有恶鬼缠身。大将秦琼、尉迟敬德戎装夜守宫门,果然太宗可安然入睡。于是太宗命丹青妙手绘画两将介胃持鞭、怒目发威之像悬于宫门,邪崇俱消。后世沿袭,遂示为门神,驱魔镇妖,保宅平安。

    第2图【满载而归】清代作品,现藏于开封博物馆。故事缘于《柴王推车》。太原龙岗人柴荣,系后周太祖郭威养子,其年轻时以推车卖伞为生,其姑母嫁郭威为妻,因无子,遂立柴荣为太子,后继位为王,是为周世宗。为解财政困难,他下令将所有铜佛像铸造铜钱。后人把推车卖伞与铸币再联系起来,绘成“推车满载聚宝盆”年画,寓意劳动致富。

    第3图【三娘教子】清代作品,现藏于开封博物馆。故事缘于《三娘教子》。明代薛广在外经商,托同乡捎钱给妻儿,不料此人见财起意,谎称薛广已客死他乡。于是,薛广之大妻、二妻先后改嫁,唯三妻(三娘)王春娥不肯另嫁,含辛茹苦,以织布为生,与老仆共同抚养大妻所生之子传哥。但此子少小顽皮,不肯用心读书,三娘剪断机布,劝诫儿子。后传哥发奋读书,考中状元。此时薛广也衣锦还乡,全家团圆。

    第4图【凤香兰】清代作品,现为年画收藏家王树村所藏。此画又称“三女侠”或“女三杰”。故事缘于晚清武侠小说《施公案》。描写“王玉凤”、“王氏小香”、“张桂兰”三位女性智勇双全、行侠仗义的江湖故事,赞美了人民心中的女英雄形象。

 

 


  • 扫一扫,关注我们